广东手机上网规模居全国首位
上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半年新增4800万。其中宽带网民1.63亿人,手机网民为5040万人。位居全球第二,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该中心预计今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有分析却质疑,惊人的增长更多源于本次统计中对“网民”定义与过去不同造成的结果。同时也有分析认为,实际网民数量要远远高于《报告》。广东新增网民二成夺冠
据《报告》统计,广东省成为全国新增网民数最多的省份。广东在一年内新增加1500万网民,占到全国新增网民总数的20%,远远抛离第二位增长730万的江苏省和第三位增长530万的浙江省。
不过,从普及率而言,北京和上海的互联网普及水平最高。其中,北京市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46.6%,略高于上海的45.8%。该两市均将有半数居民使用互联网。但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始终较低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省,中部的安徽和西北甘肃五个省的互联网普及率仍在10%以下。
广东手机网民位居31省之首
《报告》认为,广东网民数量激增不但得益于广东省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同时得益于手机上网规模增长的拉动。 据《报告》称,广东省不仅手机有效卡数最多,占到全国5.3亿的15%,手机上网网民数也在31个省市中最多。广东网民中约43.4%的人半年内通过手机上网,目前手机网民数已达到1452万人,手机上网比例和用户规模都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
除了广东外,福建、江苏和浙江的手机上网人数处于第二梯队,是手机上网网民数相对较多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内,手机上网也已经对网民新增数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报告》认为,在中国的宽带网民数量迅速增长,拨号网民规模继续迅速减少的同时,以手机为接入方式的无线窄带网民正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为了弥补上网计算机的不易携带和设备成本昂贵的缺点,选择了手机上网。从绝对规模上看,手机接入的网民规模已达到5040万人,较2007年6月新增610万人,占总体网民近24%。
观点 令人“费解”的高增长
为什么国内网民数量2007年激增?《报告》引用美国墨西哥大学教授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解释认为,新事物的发展通常呈现S形,当普及率在10%~20%之间时,扩散过程会加快,直至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会慢下来。
质疑一:高增长源于“网民”定义修改?
面对《报告》,有业内分析人士结论提出质疑。
“中国网民超常规增长令人费解。”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认为2007年网民数量高增长一定程度上源于网民定义的修改。据洪波在其博客介绍,中国网民数量真正开始高速增长始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2001年。“尽管当时互联网公司正在寒冬中挣扎,但之前投入的大笔资金和市场培育这时候开始显现效果。”洪波介绍,2002年上半年,网民数量达到4580万,较半年前增长36%。这是自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民数量增长最快的半年。随后,互联网网民增速开始放缓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下半年,网民数量较半年前增加不到8%,是增长最慢的半年。但从2007年上半年起,网民数量竟增加到18.25%,2007年下半年又猛增了29.63%。
洪波认为,2007年上半年的网民增长是因为CNNIC修改了“网民”的定义,从原来平均每周上网1小时以上,改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这让那些进过一次网吧或不小心用手机访问过一次移动梦网都成了‘网民’。”
但洪波认为,最近几年PC销售并未出现井喷,网吧数量也一直被控制在12万家左右,2007年下半年近30%的增长还是非常令人费解。
质疑二:严重低估手机网民数量
与质疑报告高估了网民增长数量相反,艾媒咨询高级分析师张毅认为,实际上CNNIC的报告一定程度上严重低估了实际网民,尤其是手机网民的数量。
张毅首先对《报告》中称目前只有5000万手机上网用户的数据表示质疑。据艾媒内部不完全统计数据,光在广东省就已经有6000万手机上网用户的数据。而对全国而言,手机上网数据超过2亿。据记者了解,国内个别重要的手机门户网站,如3G门户的用户数量就超过4000万,因此全国5000万手机网民的数据确值得商榷。
张毅还认为,大量黑网吧无法被统计到《报告》里面去。据他从部分网吧经营者了解到,每台网吧电脑后面有近10名用户,超出了想象。《报告》数据显示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7800万台,每台家庭计算机后面几乎是整个家庭都在使用,数量很可能会高于报告认为的“1.4亿网民在家上网。”
知名电信观察家项立刚认为,由于手机上网很容易“误上”,很可能因为一条垃圾短信,误按了一个键就很可能自动连上无线互联网网,因此将网民的定义得这么宽是没有意义的。
数据 《报告》部分关键数据摘录
1.中国网民人数增长情况
说明: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网民购置上网设备和上网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偏低,因此经济因素一直是制约互联网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日趋改善,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使用互联网。
2.中国互联网普及率
说明:《报告》称,2007年才开始上网的新增网民人群中,18岁以下的网民增长较快,拉动因素之一是中小学学校的互联网接入比例在增加。互联网呈现向各年龄阶层扩散的趋势;互联网逐步向学历低的人群渗透,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增长较快;低收入人群开始越来越多地接受互联网。(文/潘敬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