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无房不婚”,外国人呢?
中国人“无房不婚”,外国人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房子成为国人相聚时永恒的热点话题。中国人历来有存钱、盖房、置业和为儿孙积攒家产的文化传统,而房产就是家庭中最大的一项资产,买房置业的需求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说,成家的前提就得先有房子,没房子别想娶老婆,这似乎已成为社会公理了。这种观念,在外国人来说,完全不可思议,甚至有点黑色幽默。“房子绝对不是爱情的前提。”英国人说:“大学刚毕业要买房子,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你家是《GOSSIPGIRL》中的财阀。”美国人说:“虽然有钱买房,但不会被房子捆绑。”约旦人说。美国纽约:买房才结婚,奇怪!
如果你跟纽约人说,结婚需要买房,大部分会觉得你很奇怪---如果是那样的话,大部分纽约人都要打光棍了!房价太贵,租赁房源又相当充足,所以根本不必想什么买房才能结婚的事。许多纽约的年轻夫妇更愿意先攒钱,以后去纽约以外的地方买个更大的房子。大部分纽约人、特别是年轻人其实根本不考虑买房,只是租房。能够买房的人当中,一部分是家族出钱,这些人一般在20多岁就买了;如果是成功的律师和华尔街金融人士,而且是其中特别善于攒钱、工作报酬又相当好的,才有机会在“奔三”或者30出头的时候买套房。但大部分纽约年轻人基本上从来都不考虑买房的事。如果薪水不错,在付掉房租之外,他们会考虑找一些更好的方法投资理财,而不是把钱放进过于高昂的纽约楼市。他们更关心的,是找一套租金性价比高的公寓。纽约有法律限制公寓租金每年的上涨幅度,所以如果足够幸运,可以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的租金在一套公寓里住很长时间。
日本:年轻人很少为了结婚而买房 在日本,“高房价”与“买房难”的问题同样纠结着老百姓,和国内情况一样,在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都市里,买一套房、安一个家,是很多人穷一生之力才够得着的事。不过,姚远说“远远没有国内那么恐慌”。房子并未给日本民众带来太多焦虑和压力,日本年轻人很少有为了结婚而购房的想法,多是租房居住,购房的大部分是30多岁到40多岁有家有口有稳定工作的中年人。
新加坡:结婚之后才考虑买房
在新加坡,很多年轻的新加坡人,在没有结婚、没有到岁数以前,都喜欢和父母住在一起。并且这是照顾老人和孝顺的象征,没有人认为这是丢脸的事情。政府还会适时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翻修、加建组屋,买组屋相当便宜和合算,每个新加坡人工作后月薪的20%用来做公积金,政府补贴同样的金额,这些钱都是用来今后还房贷的。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人结婚之后才有可能考虑买房,年轻夫妻供组屋是相当轻松的事。例如,为打击投机风潮,新加坡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使楼市降温,所以虽然很多新加坡人想有自己的物业,但是不一定能实现。例如那时候实行新加坡人单身的话只有超过35岁才能申请组屋;超过22岁的已婚人士可以凭借结婚证去申请组屋,因此很多新加坡年轻男生在求婚时都不会说“嫁给我好吗”,而是说“我们一起申请组屋吧”来求婚。
加拿大:年轻人享受“月光”生活事实上,按照加拿大的国情,只要工作稳定买房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不过还是有非常多人选择租房,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过着“月光”的生活,讲究享受和自由,完全不会因为房子而困扰,没有买房才能结婚的文化风俗,也不存在“丈母娘的硬性要求”。 另一方面,很多房主也愿意出租房子,因为租金高,而且房子出租出去是可以算折旧费、维修费去抵税的。张澜将房子的顶层出租出去,每个月可以收到5000多元。
伦敦:房价虽高,但房子不是爱情的前提伦敦市中心一、二区好地段一处中档水平的60-70m 2的小公寓大约需要40万至50万英镑,而稍远一些的3、4区需要20万到30万英镑。所以刚毕业的年轻人想买房都会转向外围。伦敦这个城市的文化很多元,价值观也同样多元化,房子不是爱情的前提。
约旦:崇尚享乐,没人当房奴
约旦这个国家对中国人来说很神秘,他们对待房子的态度太让中国人惊讶了。这么说吧,约旦没人做房奴。富人阶层买房压根用不着贷款;普通人压根不考虑买房———政府修建了大量的公租屋,在约旦,一套公寓的租金大约在1000-1500元人民币之间,而这个数字往往只占家庭收入的5%!于是呢,他们就有大把的钱拿去挥霍,谁叫这是个崇尚娱乐的国度呢?至于中国人热衷且擅长的“炒楼炒地”,约旦人似乎也没这个意识,本来嘛,房价单价在海湾战争以前大概折合6000元人民币,现在也才12000元左右,花了20年房价才翻了一番,还有什么投资潜力呢? 年轻就是要月光 这辈子房子想都别想了。。还是学学风水。死之前回家找块风水宝地来弥补生前买不起房的遗憾 在日本,“高房价”与“买房难”的问题同样纠结着老百姓 看到楼主的帖子我压力小很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