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跃动青春身影 舞动运河申遗大旗
南浔跃动青春身影 舞动运河申遗大旗——记“红舞运河”暑期实践小分队走进南浔
炎炎烈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红舞运河”暑期实践小分队在南浔古镇忙绿着、奔走着,他们正在用自己的眼睛、耳朵、身心真实地感受着南浔古镇在建党90年以来的变化,真实地记录着京杭大运河苏杭流域内一代名镇的昔日兴衰与今日之姿,更希望为京杭大运河的申遗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走进南浔人 了解南浔之变
一早,实践队员们迎着晨曦,沿河行走在百间楼,用照片、文字、视频记录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他们还走访了世代居住在运河边的居民,透过他们看建党90年来运河两岸的巨变以及运河的丰厚馈赠。
沿路,实践队碰上了一位两鬓斑白正在河边升炉火的老伯。老伯边用蒲扇扇着炉口,边与实践队员们回忆起他与运河的点点滴滴。他说道:“这里好啊,邻里都认识,方便啊。到了城里新房子那,跟别人交流都不好。”另一位带着孙女学走路的老伯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虽然城里有房子,但他还是坚持住老房子。在儿子工作时,他就带着孙女在运河边遛遛走走。让实践队影响深刻的是,他说:“这样的生活挺好的。”
接着,一位知识渊博的叔叔主动与实践队攀谈起南浔的发展及运河的作用。他说道,从清末开始,南浔就因运河而新兴丝绸生意,逐步成为闻名全国的富镇。再到建国后,当地人民的生活更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运河的休整,河道的加宽,使得经济更加繁荣。90年代的留学热更让当地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运河孕育了南浔人无尽的创造力与激发了他们高昂的斗志,85年后,南浔一带开始兴起材木生意,现在当地的木地板产业仍是小有名气。在近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中,实践队了解到叔叔的父辈就已移居,此次再见运河,他是想再看看故乡的人、故乡的河、故乡的房子。这乡情透露着南浔人对运河的感恩,对运河文化深深的眷恋。
走进南浔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展望运河申遗蓝图
7月7日下午,小分队顶着烈日走进了南浔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办汪晶主任对实践队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结合谷歌地图,汪主任向队员们简单介绍了古运河在南浔区的流经方向,并在介绍各点时穿插讲述了运河(南浔段)的古今变化尤其是运河功能的转变,即从古时的物资运输到如今的游览观光。随后,汪主任通过相关图片和资料向队员们展示了京杭大运河运河对南浔区的深远影响:沿岸村镇群的崛起,运河码头的兴衰,两岸粮食所粮仓群的遗址等等。正如汪主任强调的:“运河对南浔的影响已深入到其骨子里去了。”
据悉,目前京杭大运河(南浔段)申遗工作的重点是在运河文化遗迹、遗址的保护上,如南浔区特色粮食所粮仓群的保护与规划,运河上的南浔古桥——通津桥、洪济桥的修缮与维护,进而确保大运河(湖州段)这一特殊线型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使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得到妥善的保存、延续,努力实现保护和建设的双赢。
接下去,小分队将与其他小分队汇合,继续沿着运河北上,走访西塘、江苏等地,探寻运河发展踪迹,为京杭大运河申遗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