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预防堕落的三个秘方 1 m% T3 X& S0 l* Y& Q
4 I/ m% x3 ~$ M& H2 ?. _2 L5 ]( X% f$ ^ ?
! i# p2 S9 s: W7 z1 Z8 S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这个题目,是人家胡适老先生的。早在1932年,时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的胡教授就用这个题目,给当年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写了数千字的肺腑之言。 / _6 Z1 _# X. {0 Q' l
$ G5 d+ Y {4 ?9 `1 y, U2 ]( f9 J) E9 ~3 I! D
$ L8 s1 A3 [% P6 } 胡老(当时大师并不老,42岁正当年)告诫毕业生说,毕业之后,堕落的方式很多。他概括成两类。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欲望,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追求。为了保持求知欲望和人生追求,他开出了三种防身的药方。 : t0 I, Y% s+ D& W' v
/ I% {7 F! U6 r0 o: l% ~
, s. l5 }! d7 _% s/ u
( `* @- h( j7 r. F 三种药方其实就是三句大白话。第一句: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二句: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第三句:你得有一点信心。仔细想想,这三句话句句都很精辟。虽然过了77年,一点儿都不过时。不但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用,对那些在校生来说也有帮助,对我等早就毕业多年、在社会闯荡多时的人来说,依然有警示作用。
% u9 ~/ f( D9 b$ j1 v! j2 s
( t% J& K$ m' [! e7 x4 x" @
$ j* Q* G- U% o' ^# }4 |7 A
4 P5 t# M. t2 c “问题是知识的老祖宗。”胡老用这样比喻来说明研究问题、保持求知欲望的重要性。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脑子里不再盘旋问题了,求知欲也就荡然无存了。无论上哪门课,我都会对学生说,发现问题是最重要的。找不到问题,什么都干不好。每件事情都可以当成一个课题来研究的,只不过有大小之分罢了。发现不了问题、不研究问题,工作就很难做好。你只能永远受制于那些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人。
$ S7 _/ l/ c' W D a, [+ S' z" e1 H; ]3 g8 V
5 a" [/ r7 |; R: {
5 ]% ]6 G F. i1 P1 }
胡老十分看重非职业兴趣的发展。他的论断是: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闲暇用来打麻将,就可能会成为赌徒;闲暇用来为社会服务,也许会成为社会改革者;闲暇用来研究历史,说不定就成了史学家;闲暇用来写博客,哈哈,你就成了网上博导了。胡老举出两个英国十九世纪的哲人来说事儿。一个是当了一辈子的公司秘书米尔(Mill),却在哲学、经济、政治思想史上占有很高位置。另一个是测量工程师斯宾塞(Spencer),用闲暇把自己历练成了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颇有影响的大家。胡老还特别指出,尤其是那些所从事的职业不合自己理想的人,有了闲暇的爱好和追求,生活不枯寂、精神不烦闷。就连做6个小时擦桌子的工作也不烦闷,因为6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做自己心仪的事情了。或研究化学,或考证历史,或写小说戏曲,或画大幅山水。 " f y: c) G: N% X3 L
8 K+ C5 M* K t7 N8 |) D
5 Z2 d* i) Z- l; [) `$ B$ q% i, k7 s$ g8 a- m0 S
胡老的最后那句话,和最近常说的“信心最重要”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说,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望极天边好像看不到一线光明——在这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他认为,此时正是培养我们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还有信心,我们还有救”。今日大学生面临的局势和胡老当时身处的情况有本质的区别。在国家民族沉沦的境遇下,胡老都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我们今天更应该笑对这些暂时的困难。今晚回家的路上和一个大三学生聊,我说,别的我都说不清楚,但我可以肯定金融不能总是危机。
; u v9 ~- ^. W$ q, k2 V6 l. I: W7 G3 ]2 G3 t, V
0 h" Z1 N, C2 \) G6 }% q" U
* G% [( h& o$ p* ]) {+ A
我们该和胡老一样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 P# j7 n6 z# h" J7 i; p' @$ {0 v
: J6 D& ], o" ]* e
+ x0 n6 O, z0 @ 让我们和他一样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f6 a) [- Q. B' `
. q% o0 w; q8 A q9 [
+ Z: a& }0 \! J3 [8 s
. n3 T( d2 s) ]) m5 y# i3 {$ J 感谢胡老的这番话。感谢他的三个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