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9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237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毕婚族:为什么一毕业就要结婚?8 b. _! D$ `3 j' v" F4 [0 g
今年中大经济系毕业的苏非找工特别辛苦。1 w( [/ f7 j& C; ^
以前外贸专业是个热门,但金融危机后,这个专业成了重灾区,很多同学都找不到工作。“眼看明年毕业的大四师弟师妹们已蠢蠢欲动,压力真大,早知如此,不如像我们的系花那样,一毕业就嫁人算了。”
, q" S5 G5 [2 i+ p: t/ O1 |9 [! H7 F 苏非男友得知后心领神会,表示要娶她,最近她也松了口,有意进入毕婚族了。
0 t: e/ Y: L7 L- ?' U! O$ N- X" S ~ }5 Y0 k2 X! _/ {
0 E8 [. g9 F$ R% p0 H% { 关于毕婚族,有关专家认为,评价它不能绝对化,要因人而异。人进入社会先立业后成家,个中奋斗固然相当艰辛和自豪,但没有必要人人都奋斗。就是说,没必要把挫败看成是必经之路——如果你还有别的出路的话。毕婚族里的大学生们带着些许校园出来的单纯,又染上一些社会功利色彩,她们拒绝接受就业压力,认为马上结婚至少能拥有相对平静的生活,做个全职主妇也不是她们的错。- w% M" I1 n W# D! K5 S
毕婚族为什么一毕业就结婚呢?著名网评人牛刀认为:一是她们做了许多尝试,工作的确不好找;二是现在是低成本时代,即使勉强找到一个工作,薪水也是非常低的,往往专业还不对口。所以,要有熬过这三五年的打算。/ S5 F& q$ a6 v; s4 ^, U6 Y
牛刀称他有一帮有男朋友的女生博友,专门组建了一个群叫“毕婚族”。其实在网上百度一下,毕婚族早已存在。牛刀在他的博客上说:“这真的是一件好事。这两年结婚在家,开个网上商店,相夫教子,等中国社会解决了经济问题再走向社会开始打拼,也许机会要多一些。”* Q% ]/ a3 D9 Z+ B( f8 A
他甚至非常具体地开出“药方”:“她们首先在生活观念上要非常前卫,尤其是不能增加家里的生活成本,不能对房子问题提出过多要求。如果一定要买房,太偏,尽管价格要便宜一点,但上班不方便,影响先生的工作;方便一点的地段,房价又奇高,平时供房压力太大,而同等地段,房租却是可以承受的……” I! [* ~2 P9 A- m
无疑,80“毕婚”已成族,但它是否成为一种时尚呢?家长们各怀心事,有喜有忧。也许未来的走向只有90后才知道。(记者 邓燕婷)* g$ O( \& E( s
杂志旁白2 x7 F/ k! `; ~
复古路线的“曲线就业”
. N" |& M7 K1 P3 U 近日,某市一名女大学生在网络上晒出了自己的择偶标准如下:“一张文凭、二国语言、三房一厅、四季名牌、五官端正、六六(落落)大方、七千月薪、八面玲珑、九(酒)烟不沾、十分老实。”
; _& E4 i, l% T; ?- V; Y, x: \) ^' d 穿吊带裙低V领的女大学生华丽转身,单在婚姻方面选择“复古路线”,靠婚姻谋出路的功利性梦想,被社会戏称为“曲线就业”。' V8 T* N$ E( H+ R( R7 D! @5 \( O
在大学受教育后,毕业嫁作他人妇,日本就曾鼓励这样的模式。在有条件的前提下,也许这是一种不错的社会分工。男人一心扑在前沿挣钱,女人安心管好家园。而且,受过教育的主妇生下来的孩子品种好,质量高,因为每个妈妈都是每个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可以推断大学生主妇对整个民族的下一代成长贡献巨大,功不可没。但基于当前我国的GDP和GNP,相信目下“毕婚”在中国不会成为热潮,它只是一种现象,只是个别同学的一种需要性选择。1 C, h. ?% m) F$ i4 u0 ~
网上一份调查显示,59.3%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当“毕婚族”。其中,经济因素占很大成分。虽说一些大学毕业生的爱情是在大学校园里经营的,这种爱情经过几年的考验,已到了“成熟的季节”,他们毕业就选择结婚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双方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早婚对男女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不管是经济能力、物质条件、社会舆论,无一不在考验着他和她。除非双方父母支持。又或者只是女毕业生嫁给已有经济实力的社会人。
+ T+ P9 ]6 t& I$ F 所以,四成想做毕婚族的人里,估计多为女生。她们想法务实,暂时找不到老板,就先去找个老公。至于结婚生子后还要不要出来工作,那么长远的事,变数多多,回头再说。
0 s! J+ z3 b Z: O. L/ l毕婚族,9 W A7 Z+ D- }# k- {, d k& A
数字的悖论
/ [$ `0 g4 { O$ ~! g 2008年,中国青年报联合搜狐教育开展一项调查(1897人参加),结果显示,有26%的人选择“是‘毕婚族’或者打算成为‘毕婚族’”,也就是说,每4个被调查者中,就有1个是“毕婚族”。. T3 d& q0 ?5 a) a# d
调查同时显示,59.3%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当“毕婚族”。其中,经济基础薄弱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有33.3%的人表示“还是要先立业后成家”。
4 u7 w: A% _3 Y7 ]+ ~ 昨日,笔者就此访问了南昌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胡老师。胡称,他的学生25%左右会在毕业两年内结婚,而有固定情侣关系的学生数字要翻一番。他说,这两个数字近年都在增长。. I2 W" W# y I- R2 C7 r) V6 X. t
同样曾在南昌大学担任过专职学生辅导员的冯老师说,前几年,“毕婚族”的现象还较少。2006年,她班上毕业的200多个学生,当年结婚只有3人。冯老师说,这跟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就业状况都有关系,可能过两年就业状况一好转,大家也就没时间没心思这么早结婚了。2 r8 m0 s! v* u% q6 b( r! E0 w
另一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主要城市的初婚年龄一直呈增长态势,2007年上海居民男性结婚初婚平均年龄为28.64岁,女性结婚初婚平均年龄为26.43岁,相比2006年晚了近半岁。2006年北京初婚年龄男性为28.2岁,女性为26.1岁,仅次于上海市位居全国第二位,均比上年有不同增长。, v$ ^! b, I3 k' V* |' ] |
既然晚婚潮流越来越无法逆转,毕婚族的增长看来也只是一个数字上的“悖论”。毕婚虽然不一定都是在不理智的情况下所做的决定,但想要拥有一个幸福健康的家庭,必须要正确理解婚姻,拥有正确的婚姻观,这可能不是一毕业就能够全部准确把握的。
4 q4 f6 c' a: r9 M: N0 D+ w 漂泊开始7 h% F7 t$ b; j/ y
先给心安个家* J' h& K% z' }1 C1 R6 Z/ g) L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结婚,我们的爱情死无葬身之地!”“毕婚族”的这句豪迈口号来自当年清华大学的论坛。
# u7 m# L# B% z" g9 c 身边越来越多的“毕婚族”仿佛一夜间冒了出来,一步从大学校园直接迈入婚姻殿堂,初涉社会的他们,一段路走得九曲回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