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
本帖最后由 虎虎生威 于 2010-6-12 08:59 编辑
) J7 P( V6 V: P5 K$ I+ t! g5 h9 \) k5 Z$ s( i4 z' d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保部门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700万人(包括去年没有就业的毕业生),比2009年的611万多约8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更有甚者,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都是“千元档”,甚至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r5 E1 r0 ^' A' G# T8 ?
一直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为何沦落如此?为什么找一份工作都如此之难?经广泛深入调研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持有不同的态度:聘用技能合格的专业人员、欢迎融入团队的职业人员、渴求追求卓越的成功人才!与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相比,大学生,特别是大专生的求职竞争力存在下面四方面的不足: ( S/ j- d8 o$ `2 s2 c
一、技术技能不熟
% ~3 M) J, u' j9 G$ ` 技术技能熟练是用人单位聘用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自有其合理之处:用人单位为节省人工成本,总是在岗位缺员时才招聘新员工,当然希望招聘的新员工快速上手、招之即用,否则,既影响工作,也增加新员工在岗培训成本。而且更可怕的是,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员工,轻易地被另一个单位以低于“培养的代价”挖走,到头来只是“为人作嫁衣裳”。
3 z* O j5 _0 d- k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文化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可以说,教育部门的领导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我们看到的结果却是:高校依然重理论轻实践,偏重于专业基础知识(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缺乏实际应用,更鲜少综合应用类的训练,自然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于是,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困难,工作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
; _9 J- p' G$ S- G6 Q* Z* m/ F 二、综合素质不高* M8 [* f$ I0 l1 b# t' R
融入团队首先必须有良好的“为人处世”。“做事先做人”、“德才兼备德为先”,都说明了“为人”的重要性。“处世”则要求善于根据同伴不同的岗位(职位)、不同的性格特点而采用不同的交际方法,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为人处世”以外,融入团队还需要良好的职业习惯,如“认同企业价值观,与企业同理同心,融入企业文化,遵守企业规则,行为主动,追求工作实效,适时帮助同伴,及时回报同伴”等。
' {' L; ~- f: i3 K0 q! R 不幸的是,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学历教育,都存在以“政治教育”代替“德育”的问题,学校并没有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如何“做人”,比如“忠诚为本”、“勇担责任”、“诚实守信”、“百德孝为先”等等。教育部门从1999年开始就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大多高校在这方面思多于履,言多于行,存在着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没有系统的课程、教材、和素质教育方法,只是象征性、可有可无地举办几场素质教育报告,开展几次素质教育活动。这些表面措施,无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7 Y7 ]8 F+ \7 y
三、职场实力欠缺
) j G6 n3 P; T' G1 ~ 追求卓越则需要“自驱力强、敢为人先、追求完美、善提建议、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等一系列做事的习惯以及额外的职场实力,比如:良好的职场礼仪、处世技巧,良好的口头和书面汇报能力,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等。除演讲、外语沟通这块部分大学生在校经历过一些锻炼,其他的方面基本没有涉及。 ' f' E9 |4 a1 k9 X) X- [
四、学历不占优势
( |, c0 w* P# G* E2 Y& N) y/ n7 } 大学生(特别是大专生)求职时,学历不占优势。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已经遍地都是,到人才市场求职的哪个没有大学学历?硕士生也不稀奇!不得不说,大学扩招扩大了规模却降低了质量。在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手段评判求职者的综合能力时,一些用人单位就片面追求高学历,导致一些原本可以招聘本科生、专科生的职位,也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而大专生如果不能展现自己在技术技能、综合素质以及职场实力方面的不俗表现,又拿什么来跟本科生、研究生们竞争?! 7 Z/ H4 s- t) F) h! |9 X9 | X
正是这四大“先天不足”,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我们不能指望用人单位降低其用人标准,所以,对大学生来说,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潮流,想办法补足“短板”,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才是明智之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