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0-5-6 08:48 |
---|
签到天数: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2 O. h; d" K5 r6 h5 c% r
昨天,钟点工潘阿姨(右)和费女士一起向记者讲述11年相处的点滴。 早报见习记者 杨一 图- v6 N* m% e8 O: |
1 v: u: z: J! }% r) U
这是一个充满善意,也带有些许疑问的故事。
{9 q: w5 U5 @
) P6 Q2 i2 K5 L1 j: W 11年,超过4015天,节省下7320多元“生活费”,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雇主,65岁的潘巧英因年老身体不好,决定结束钟点工的工作,在向雇主费勤华一家道别时,潘巧英送上一个陈旧的鼓鼓的“马甲袋”,里面是——一叠叠面值不一的钱,共计7320元。
) a. J, y. M# }# V$ x$ u# J2 {8 h o' t: L* m
“在我家做了11年的潘阿姨,近日由于健康原因而与我们惜别,在做工资结算时,她竟掏出7320元,说是这些年帮我们买菜时积攒下来的,必须归还给东家。出乎意料之余,唯有感动不已。”费勤华的爱人近日在微博中写下对潘阿姨的感谢,好保姆潘阿姨的故事就这样随即被转发,被热议,被赞美,也被迷惑,被猜测。7 W- c" F. r! j% r7 z8 @
' }% ^9 N# M( @6 q4 L6 t
11年,7320多元究竟是怎么节省下来的,什么原因让这笔相当可观的存款存了11年,而不是当时即奉还?带着这些疑问,早报记者昨天下午敲开了费勤华的家门,听她和潘阿姨讲述那个马甲袋里攒着的保姆与雇主11年的情谊。* a4 k% x4 j- b; Y6 s i, y
, Q# F/ Q( Z: S6 \" y! x2 A
11年前
1 M# P5 V. |8 l" {! e# C( R, t# z$ ?# }3 s
会当家留给雇主好印象# L3 ^6 s# t/ J# U: I% |
, W, E( t2 _7 P
11年前,费勤华去浦东罗山路上一家不起眼的中介公司,要请一位保姆每天都能上她家烧个晚饭。次日,“上海阿姨”潘巧英按费勤华留在中介那儿的地址找到了位于德平路上的老公房小区,从潘阿姨走进费勤华家,连她们自己都没料到这样的雇佣关系一直持续了11年。
s) q7 \6 r, v2 r' Q
, d( ^9 f! w$ K! i$ h 费勤华家在德平路一老公房小区内,两室一厅的房子整洁而干净。11年来,费勤华几乎每天下午都到费勤华家,整理房间加烧一顿费勤华一家的晚饭,然后,回她自己家。
1 g' G- O+ K! e) R L" _# o
/ S( o: s; G9 s' j “我公公当时对潘阿姨很满意,说她会当家,因公公自称他自己当家的时候每个月要1000元,后来,潘阿姨来了,‘生活费’只要500元。”费勤华说。
( ~: J6 G( J) o8 C- G9 z, J4 ]2 l
潘阿姨就这样在费勤华家做了11年,每天2个小时,整理房间加买菜烧饭,最初每个小时6元钱,后来工资按月结算,一个月600元,11年后离开费勤华家时,潘阿姨的月工资是900元。+ R( p7 G& }; ^. n$ U$ I8 p" Q' v) E
" P, E* b# u' H
潘阿姨很快得到了费女士一家的信赖,“我们后来索性把家里的钥匙交给她,还每个月给她几百块菜钱,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由她‘全权做主’。”
& s$ |0 u9 @4 U/ s$ T
! T0 A; h" I8 a; k 这一“做主”就是11年,2011年,潘阿姨在费勤华家做了11年的钟点工,年初,潘阿姨的身体欠佳要动手术,就此惜别了钟点工的工作。, G* j) T. X4 w
' L$ ~ h% f `( T% K+ u$ |* | 11年后
0 N+ j9 t* ^' ?7 x' _3 j2 V6 o0 c# T
归还7320多元生活费, h6 p0 z% r7 t) N% s9 o
2 ^) `4 |/ ` t8 P2 V& j0 M
2月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潘阿姨按约定去费勤华家,费勤华准备了1500元的“告别费”,但这只能说是个“小惊喜”,因为潘阿姨带来了一个更大的“惊喜”,11年来省出来的7300多元的“生活费”,“当时,我们一家都很吃惊。”
) `( P. ~1 N: c/ b$ v2 s5 K$ B9 l5 H7 ?; x
费勤华说,“7300多元的钱我们起初不肯收,但潘阿姨也说她不能收下,最终,磨了一小时,才说服她以‘奖金’的形式收下4000元。”! z6 ~% @. F" E
( A. F/ p2 {* M# L, h' }* V7 i5 p 11年7320元,平均每年节省665元,平均每月节省55元,平均每天节省1.8元,这7300多元究竟是怎么省下来的?
+ s- ~% ]: i. w8 R; ]
( z1 L! L4 S* R5 k( m4 B 潘阿姨说,费勤华家附近有两个菜场,泾东菜场与罗山菜场,罗山菜场靠近潘阿姨家,她通常会很仔细地逛菜场,以求买到“性价比最高”的小菜。
( ^0 L W1 Q7 J; n% h2 m9 ?+ G) I6 L6 P% w- _# k
费勤华家的生活费是一个月一次性支付给潘阿姨,从最初每个月500元逐步上调到800元,每次生活费都放在一个信封内,潘阿姨每次买油盐酱醋、买菜都从信封里取,费勤华家要是当月出差多或出游多而导致回家吃饭少的话,钱就会有多余的,要是整数有100元,她便让费勤华次月少支出100元的“生活费”,而每个月零碎的“小钱”,潘阿姨都扔进一个“马甲袋”,久而久之,“马甲袋”里的钱越积越多,“这些钱每次零碎退给东家也不太好,我就拿个马甲袋专门放着,我从第一天在费勤华家做的时候,就想好有一天不做了,就要还给他们的。”潘阿姨说。) L# `7 N, t4 y7 g7 v2 W# E
% a D6 h) I- N; \
1分,1角;1年,11年……潘阿姨的马甲袋越来越旧,也越来越鼓,终于,在要道别的那天,袋子里的钱已经有整整7320元了。7 q3 i- k+ s$ h7 v4 t% M8 U/ n
0 E& A, H. ?- q7 T# f ^ 在存了11年“生活费”盈余的“马甲袋”中,潘阿姨说,也不是全都是“零钱”,“每次把多下来的零钱往‘马甲袋’里放,有时候给费家买菜缺‘零钱’就从‘马甲袋’里取,大概取多了,就放进去一张整的‘100元’,也没细心算过拿出的和放进的,所以,多年下来,‘马甲袋’里,‘零钱’、‘整钱’都有。”4 r7 D! w$ h1 e& Q0 O; B; w
% f* [0 ^ J( B+ u5 Y
费勤华说,当日,潘阿姨归还钱时马甲袋非常陈旧,取出钱后便扔了。
! I6 [, C* e, [( f& J, \2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