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y, l/ V% c夏天到了,傍晚,到大排档、路边摊,烤上几串羊肉串,再来瓶啤酒,想必是不少人,在夏天最喜欢选择的一种解暑休闲方式。然而最近,安徽大学学生薛纯,通过DNA检测的方式,对合肥66个摊点的肉串进行了肉类成分检测,结果出乎意料,在采集的66个样品中羊肉只占大约两成。 A 测试肉串成了毕业论文内容 安徽大学2009级生物科学专业大四毕业生薛纯是一名动物爱好者,他一直担心一些无良商家会捕杀流浪动物来降低烤肉串成本。 薛纯告诉记者,他是学校动物保护协会的一名会员,看到有新闻报道说广东有捕流浪猫狗用作羊肉串,就想看看羊肉串里有没有这些肉。经过和论文指导老师协商,薛纯决定测试烤肉串里肉的种类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 薛纯说,后来和指导老师商量一下,觉得肉串里有这些流浪猫的肉,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分析了一下那些肉的货源不是很稳定,没有一个充分的货源供给,最后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想法一决定,薛纯便开始了实施的过程。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足迹踏遍了合肥四个主城区,从合肥66个摊点买了66串烤肉串回来作为样本。 B 检测确认各种肉的种类 接着,薛纯开始用基因结合各种分子生物手段对样本里的DNA进行检测,最后对比全球基因库确认肉的种类。 “回来我们取下一部分肉,经过处理把DNA提取出来,测定一下它的序列,再在数据库上比对一下,就可以确定是什么肉了。”然而,检测结果让薛纯和老师大跌眼镜,这些肉串中,只有19.7%是羊肉的,像猪肉占69%,其他的有鸡肉、鸭肉,还有个别的出现牛肉的。薛纯说,这种基因检测技术目前已很成熟,检测得出的结论是100%准确的。“因为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它的DNA是不会说谎的,是谁就是谁的。” 做完这66次实验,着实花费了不少成本,不过这些都在预算范围内:用了不同的试剂,有的样品你一次不一定能出来,如果把所有的成本总的考虑下来,一次实验应该会上百。 C 检测肉类真伪成为努力方向 实验数据一经当地媒体发布,立即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薛纯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一件小事。“运用到我所学的知识,为这个社会的进步作出一点小小的贡献吧,自豪算不上,只能说我算问心无愧吧。毕竟也作出一些成果,也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现在普通市民也开始关注起食品安全问题,他愿意为此作出更多努力,以前是在实验室进行操作,而如果把相关活动进行商用,必须得到法律层面的认可。薛纯说,因为这个真正运行起来,它会涉及到法律责任问题,如果第三方的检测结果在法律程序上承认的话。这个应用起来的前景还是很好的。 薛纯表示,如果可以得到官方授权,下一步打算去开个检测肉类真伪的机构,让老百姓都吃上放心肉。“肉类真假来源的,我们都可以做到。火锅里用到的牛肉羊肉都可以做到的。” 微评:还有底线吗? 从三聚氰胺到染色馒头,从剧毒蔬菜病死猪肉再到假冒羊肉,食品安全已成了全民关注的“毒瘤”。此次通过一个大学生的DNA检验,66个样本的“羊肉”仅有不到两成是真的,我们吃的东西还有真的吗?奸商无道、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事情频仍出现,造假成本过低,激发了人性中最恶劣的一面,让社会的诚信底线再度摇摇欲坠。有法不依、监管失灵,从监管者到制假者缺乏基本的责任,呵护诚信的行为却得不到鼓励,是造成食品市场的乱象和食品安全崩溃的主因。 延伸阅读:舌尖上的安全线 " m' b8 x! j; V' o5 }7 ]1 [* H
安徽大学大学生薛纯通过DNA来检测烤肉串的肉类成分,那么到底怎么检查?细微到分子级别的基因比对又如何进行?记者近日走进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探寻食品安全检验技术这条舌尖上的安全线。 在生物检测领域,DNA鉴定是标准的一招定乾坤。无论是之前沸沸扬扬的马肉风波,还是目前颇受关注的假羊肉事件,就要用这种技术判定。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崔生辉博士介绍,目前通过对肉品中提纯DNA样本的扩增,基本上可以确认真假羊肉。 崔生辉说,因为普通的DNA就像软件编码,咱们基因序列也是ATCT排序,所以一般会用特异性的引物来扩增羊肉。 记者:这个相当于是什么概念,是拿放大镜放一下嘛? 崔生辉:也不是,他选一段特异性的序列,比如说这一段序列只有羊有,那一段只有猪有,以这个来作为起始序列去扩增,如果扩出东西来了就是羊肉,通过这个能够识别是不是真假羊肉。 而这份扩增后的样本再进入电泳仪后,会因为不同物质中特有的分子量的大小,排成高低不等的带状图形,鸭肉比羊肉高出3倍,结果一目了然。 比如说,这是在检测鸭子的一个基因,出现这种特异性的条带,他就表明是鸭肉。 记者:那到这确认结果了吗? 崔生辉:不是,这只是99%确认是鸭肉,最终我们还要做基因序列,需要到国际(DNA)数据库来进行比对。(据中国之声报道) # ?+ V7 B+ o3 m) j5 y
& N4 ^$ Y2 J& k% v( T7 \9 @4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