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是杭州第一个专门为外来务工者提供服务的社区,这里居住了来自全国28个省份的1万多名“杭漂”,平均年龄仅21岁。
( z( d& [0 a" G0 x7 T) ` 今年国庆长假前,这个年轻社区却召开了一场“60+”民情恳谈会,与会者都是“老漂族”。此举深意何在?记者来到邻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做了回“旁听生”。 参加恳谈会的“老漂族”来自天南地北,曾从事各行各业,有物流公司主管,有国企骨干,也有村委干部。如今,“漂”到杭州的他们,大多都成了邻里社区志愿者。恳谈会上,他们根据日常所见所需,对社区服务提出意见、建议,如希望小区门口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公交车运营时间能否提前等等。 现场,社区书记张敏华回应:“新增公交站点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都已经有眉目了。” “敏华书记有承诺,我们放心。”64岁的许良中在安徽老家当过村委会主任,他说,自己已在钱塘区生活10多年,每年春节几乎都在邻里社区过,大家一起包饺子,特别温馨。张敏华说,最近社区摸底后了解到,今年国庆不回原籍的“老漂族”有160多人,社区将在国庆期间为大家组织丰富的节日活动。 同样来自安徽的吴美娟也对社区贴心服务很满意。她说,今年9月,社区启动“共富”工坊,开展来料加工业务,这让她在孙辈上学后,可以通过做些手工活增加收入。 近年来,邻里社区“老漂族”比例逐年走高,这也对社区服务提出更高要求,邻里社区正加快探索现代社区全生命周期服务。 张敏华打开一份《融合型工业大社区建设十条指引》,这是钱塘区委组织部为打造现代社区专门制定,其中很多做法已在邻里社区先行先试。如组建“老漂”群体党支部,推动组织体系嵌入流动人口“神经末梢”,累计开展留杭人员年夜饭等专项活动100多场。同时,钱塘区社会发展局以邻里社区为试验田进行探索,每年重阳节组织百家宴、邻里节活动,帮助“老漂族”融入新的“朋友圈”;对独居孤寡老人每周开展入户走访,遇台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及时提醒,每月提供健康义诊,接种疫苗来回接送……为杭州乃至浙江破题工业大社区治理提供经验。 “想留住年轻人,就得让他们的父母也留得住。”钱塘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聚力破解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流动大、治理难、融合慢等关键问题,深入推进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让奋斗者实现事业成功之梦,也让他们的父母尽享晚晴宜居之乐。
" e; x3 \% I3 \& t+ W5 m1 r |